中国科普搭建公共传播新平台
2012年5月10日中国科普影视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领导有: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总裁高峰;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 纳翔;中国科协科普部资源处处长 胡富梅;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副总经理 朱定真;中国科教影视协会副理事长 齐建新;总政文化工作站科技网络处处长陈言照;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助理 陈宏;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县级电视台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强墨;中视协城市电视台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杨佳;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何苏六; 北京市农工委宣传中心副主任,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对农电视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黄辉;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社长 袁平;中央新影集团总裁助理,北京科影音像出版社社长谢九如等。出席会议的还有地方电视台、地方科协和新闻媒体共计60多人。 该平台致力于为中国基层电视台、网络媒体、手机移动媒体和各种类型用户提供高质量科教影视节目。平台建设方期望通过搭建广泛合作的科普影视资源传播平台和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促进科普影视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对外发布的最新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称,截至2010年,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为此《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中制定了五年内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提升至5%的目标。鉴于中国地域广泛、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要在短期内实现公民科学素养的大力提升可谓任务艰巨。
此间专家认为,短期内尽快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有赖于大众传播媒介的介入。来自于中国科协的调查证明,有87.5%的公民主要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可见电视是公民最主要的科技信息源。近年来,电视媒介存在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使得电视科普发展艰难,电视科普亟待加强。另一方面国内缺乏全国性的科普节目交流交易平台,各播出与制作机构生产的科普影视节目仅满足于本台播出,无法得到广泛交流和充分利用。与此同时,基层传播机构往往缺乏雄厚的资金和实力,面对公众需求和科普重任难免力不从心。如何切实利用电视媒介展开有效的科普活动,成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当务之急。
中国科普影视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建立,由中国科教影视协会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共同主办。目前平台已集纳国内优质科普影视资源4000小时以上,内容涉及科学、历史、文化、生活、健康、教育等,节目形态包括纪录片、专题片、谈话节目和电视栏目等。平台将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低价或免费向中国广大基层传播机构提供优质科普影视资源,直接向基层群众输送科普知识。
作为多边、开放、共赢的服务性平台,平台通过科普资源推送、订制等服务,帮助基层传播机构实现低价引入优质节目、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目的,构建覆盖城乡的科普文化网络。作为开放式科普影视资源平台,平台同时服务于科普影视资源制作机构,帮助科普影视制作机构盘活库存资源,增强节目传播力,提高科教影视生产回报率。对于科普机构而言,平台将为提高农民、居民及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提供舆论支持和资源服务,同时平台也将结合重大科普活动,社会热点、焦点及重大科技项目,展开主体性科普传播活动,力争使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科技问题得到迅速回应。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总裁、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厂长高峰指出,北京科影作为国家科教影视节目最重要的生产基地,搭建科普传播新平台,将更大发挥科普影视资源传播科学、启发民智、服务大众的积极作用,为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科普部副部长纳翔指出,中国科普影视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打破阻碍科普资源流动的各种因素,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管理与运营模式,整合社会力量,努力实现科普文化产业的机制创新。平台的建立,是实践《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的一次有益尝试,是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积极探索。中国科协近日开展了西部电视台科普资源资助项目,依托平台向西部50个地、县级电视台提供优质科普影视节目资源,资助其开展科技传播。
在这次启动仪式上,部分版权单位和地方电视台与平台签署合作协议。来自全国基层科协组织、电视机构的代表出席此次会议。与会者就平台如何实现“开放、共享、服务、成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地 址: 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西楼414室
电 话: 0086-010-62133008,62137705
传 真: 0086-010-62113038
电子邮件: cicsep@cast.org.cn
版权所有: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 Copyright © 2000-2021 备案号:京ICP备12033447号-1